欢迎访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网站!
科普常识

悲喜全不由己,你可能不是太文艺,而是得了双相障碍丨国际双相障碍日

发表时间:2020-05-09

您是否感觉到时而忧郁,时而兴奋?

您是否容易在兴奋时冲动购物?

您是否容易在兴奋时做出很快后悔的决定?

您是否在忧郁时时常思考人生,甚至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您是否觉得情绪超出您的掌控,悲喜全不由己?

您是否觉得这样忽高忽低的情绪过山车令人无法承受?

您听说过双相障碍吗?

1国际双相障碍日


3月30日是国际双相障碍日,它由国际双相障碍联盟、亚洲双相障碍联盟、国际双相障碍基金会联合发起,是继世界自闭症日、世界老年痴呆日的第三个国际性精神障碍纪念日。之所以选定这个日子,是因为它是艺术巨匠,同时也是一名双相障碍患者,梵高的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力量”。

 

作为一种非常常见的精神疾病,历史上不少政治、文化名人,如丘吉尔、林肯、梵高、海明威、玛丽莲梦露等均患有此病。

 

2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在一些旧的资料中又被称为“躁郁症”,是指一种在抑郁状态和躁狂状态之间反复切换的精神疾病,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类。处于抑郁状态时,叫做抑郁发作,处于躁狂状态时,叫做躁狂发作,而当两者共同呈现时则被称为混合发作。依据躁狂、抑郁症状的典型性及持续时间长短的不同,双相障碍又可分为I型、II型及环性心境障碍。若躁狂、抑郁状态切换速度过快(在先前的12个月内至少有4次符合躁狂、轻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诊断标准),则被称作快速循环,作为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状态。

 

3双相障碍有哪些症状?


典型的躁狂发作包括情感高涨、欣快;自尊心膨胀或者夸大;情绪上表现为易怒;由思维反应过快造成的意念飘忽、思维奔腾等;精力充沛及由精力充沛导致的言语活动增多、睡眠减少等;行为上则表现为冲动、无节制、低估风险而由此产生不良后果。可出现伤人、毁物,好与他人起冲突等现象。出现部分上述症状及症状程度较轻时被称作轻躁狂。

典型的抑郁发作包括情绪低落、丧失快感、流泪、疲劳、精神迟滞、运动性迟滞及绝望感。有些会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绝望感强烈时会引起病患的自杀行为。

重躁狂与重抑郁相互转换被称为双相障碍I型,轻躁狂与重抑郁相互转换被称为双相障碍II型。

环性心境障碍在某些文献中又被称为“循环型人格障碍”,主要特征为起病极早(通常为学龄前),但抑郁症状及躁狂症状均不明显,因此本人很难意识到自己患有此病。但这种来回转换同样也会带来痛苦。

 

4目前有多少人罹患这个疾病?


全球双相障碍的终身患病率为2.4%(双相障碍I型、II型和未特定型终生患病率依次为0.6%、0.4%、1.4%)。双相障碍主要发生于成人早期,调查资料显示,双相障碍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8岁,双相障碍II型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5岁。   

双相障碍I型男女患病率几乎均等。快速循环、双相障碍II型则以女性常见。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的形式发病。而女性首次发作大多表现为抑郁发作,或者病程中更多表现出抑郁发作或混合发作,发病时间更易在更年期和产后。目前的研究发现双相障碍可能具有遗传性。

除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外,婚姻、社会经济及文化程度及生活应激事件也会成为导致患双相障碍的因素。一般来说,人际关系不佳、社会阶层低下、经历相关应激事件(如丧偶、失业、严重躯体疾病、危及生命的突发事件等),会导致患双相障碍的概率增高。

 

5为什么是我会得这个病?


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病因,对它的研究主要从生物、心理及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展开。

1.生物学方面:遗传研究发现双相障碍具有遗传学基础。进一步对基因的研究表明或许与第5号、第11号及X染色体有关。另外关于神经递质的研究发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及乙酰胆碱的紊乱可能是导致双相障碍的成因之一。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研究发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及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均存在改变。生物节律的紊乱、营养失衡、免疫功能紊乱也有可能是导致双相障碍发作的原因。

2.心理因素方面:目前发现双相障碍患者普遍拥有低自尊。换句话说,患者躁狂状态实际上是针对其不成功感的一种防御。

3.心理-社会因素方面:社会应激事件很有可能会成为双相障碍发作的诱因。

 

6我还有救吗?该怎么治疗我?


对双相障碍的治疗主要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三个方面展开

1.药物治疗:根据双相障碍不同的情感发作,可以选择锂盐、具有心境稳定作用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及抗抽搐剂(丙戊酸盐等)。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目前一种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它是一种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帮助患者提高自尊。其次,如患者存在家庭矛盾、人际关系障碍等,也可考虑采取家庭治疗或人际心理疗法(IPT)。

3.物理治疗:

(1)电休克疗法(ECT):原理是通过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官方感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抽搐,从而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目的。主要处理抑郁、躁狂的急性发作,也可用于维持治疗及配合其他疗法使用。

(2)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原理是利用电磁线圈导电形成一个短暂的磁场,并使其穿过头骨,诱发神经组织去极化,从而产生神经心理学反应。该方法可用于常规治疗,一个疗程为10次,一次治疗时间在30分钟左右。

(3)迷走神经刺激(VNS):原理是将一个发生器植入左侧胸壁并使其与迷走神经相连,之后持续放电,引起脑部神经递质的改变。由于该疗法为植入疗法,所以运用较少,但对难治性双相障碍有较好的效果。

 

 来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治疗双相,您需要知道这些


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从发病机制、评估、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对双相障碍展开了多维度的研究和临床诊疗。我们通过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验证遗传易感性;检测炎症反应水平验证神经免疫病理机制;应用多模态功能磁共振分析脑结构和功能改变;运用16s rRNA和宏基因测序发现双相障碍患者肠道菌群存在特异性改变,特定的菌群标记物可以用于区分双相抑郁、抑郁症和健康人群,甚至预测喹硫平单药治疗的疗效。在临床诊疗中,我们应用THINC-it在线认知评估工具,快速、有效地评估双相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应用基于导航的rTMS技术探索改善双相障碍抑郁相和缓解期患者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功能康复;引入CUDOS-M工具评估双相障碍患者是否存在混合特征,指导临床诊疗。

 

----- -----看不明白?

没关系

我们只想告诉您

如果生病了

选择我们

信任我们

就没错

我们是专业的

我们有很多办法

我们研究了很多年

而且研究得很全面


Copyright @ 2020-2025 www.zyjs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城站路58号3号楼4楼 总访问量: 164285 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