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至27日,美丽的杭州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与浙江省神经科学学会联合
主办的“人际心理治疗在进食障碍中的应用与前沿进展国际会议”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旨在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共同深入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在进食障碍(ED)领域的最新科研发现、临床应
用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进食障碍规范化诊疗注入新动能。
大会主席:黄满丽、胡健波
大会由浙大一院黄满丽教授、胡健波副主任共同主持开幕,他们对到场的国内外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指出本次会议旨
在推动IPT在进食障碍领域的前沿交流。
致辞领导:胡欣、钟沛然
浙大一院国际交流部胡欣主任代表主办方致辞,强调医院对精神心理卫生事业及进食障碍领域的重视与支持。随后,香
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钟沛然教授作为国际人际心理治疗学会(ISIPT)的重要代表致辞发言,肯定了会议的桥梁作
用,并表达了对中国同行的期待。
把脉中国现状
国内专家共绘进食障碍诊疗全景图
主讲专家:陈珏、胡建、李雪霓、况利、孔庆梅
主持专家:李卫晖、陈俊、刘光亚、骆艳丽、康传媛
本次会议内容紧凑深刻,上午五位国内专家的报告层层递进,勾勒出进食障碍从宏观到临床的完整图谱。上海交通大学
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 陈珏教授分析国内外现状与挑战,哈尔滨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胡建教授从社会学视角揭示
进食与文化心理的关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李雪霓教授阐述核心概念与病因机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况利教授
介绍诊疗原则与循证框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孔庆梅副教授分享营养与药物等实践要点,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临床指导
价值。
引入国际智慧
海外权威详解IPT-ED理论与框架
主讲专家:Paula Ravitz 、Robyn Pashby、许梦然
会议系统介绍了IPT在进食障碍中的应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Paula Ravitz 教授阐释了依恋理论的整合与应用;浙大一院
黄满丽 教授分享了青少年短程方案、“社会节律量表”等本土化成果;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许梦然 教授强调资源不足与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美国健康心理中心 Robyn Pashby 教授则展示了如何借助IPT重建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主讲专家:Lauren Gulley、Deborah Wilkes-Whitehall、Denise Wilfley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 Lauren Gulley 教授介绍了IPT-ED初始阶段的核心技术,包括问题领域评估、情绪温度计与“关系实
验”等方法;麦克马斯特大学健康科学学院 Deborah Wilkes-Whitehall 教授阐述了中期与终止阶段的方案,强调“圆圈技术
”和量表评估;华盛顿大学医学院 Denise Wilfley 教授则从整体视角总结了理论框架与循证基础,并结合案例展示了如何
处理饮食与体像困扰。三位专家的分享环环相扣,勾勒出清晰的IPT-ED实践路径。
钟沛然
香港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钟沛然教授指出,IPT-ED在中国需结合家庭结构与情绪表达特点,治疗应循序渐进并重视
家长面谈;在青少年工作中强调资源导向提问,团体治疗中调整节奏以应对对“分别”的敏感性。这些经验为本土化提供了
重要思路。
主持专家:胡健波、袁宁、周笑一
翻译组:汤路瀚、Tiffany
学员风采
本次会议为学员搭建了与国际专家交流的平台。在专题讨论中,大家围绕治疗框架及新增问题领域的临床应用展开深入
探讨。这一互动不仅拓宽了学术视野,也为临床实践带来新启发。
赋能临床实践
案例示范与互动演练点燃会场
张猷玫、缪群芳、许桦
胡婵婵、刘光亚、马蓉、张露佳
杭州师范大学 缪群芳教授、株洲市三医院 张猷玫教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许桦教授示范了“IPT-ED初始阶段”,运用时
间轴技术将情绪与进食行为清晰联结,并通过角色扮演展示评估与协议制定的核心价值。随后,浙大一院 胡婵婵治疗师、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刘光亚教授、昆明医科大学 马蓉医生重点演示了中期阶段如何强化症状与人际困扰的联结,并促进
情绪表达与关系修复。
黄满丽
9月27日,本次IPT-ED国际会议圆满落幕。闭幕式上,黄满丽教授、胡健波副主任总结指出,会议既促进了国内外经验交
流,也推动了IPT-ED的规范化进程,为我国精神卫生事业注入新动力。
2026年8月中旬,我们将以 “人际心理治疗-青少年技能训练(IPT-AST)” 为主题再次相聚,共同探索如何通过人际心理治
疗和社交技能训练进一步预防青少年抑郁发生,明年夏天,不见不散!
在大会学术研讨之外,9月25日晚还相继召开了浙江省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行业协会人际心理治疗分会委员会议与国际人
际心理治疗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会会议。黄满丽教授回顾年度工作,委员们围绕分会的进一步建设与推广展开交流,为未
来的发展凝聚了共识与力量。
编辑:陈千凤
照片:赵辞云
审阅:黄满丽、胡健波、周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