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痛苦的事情是没有人看见和可以分担我的悲伤。”
“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在家也总是发呆,最喜欢的篮球也毫无兴趣”。
“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不断出现自杀的想法。”
近年来,青少年自残和自杀事件频繁见诸媒体,无一不指向“青少年抑郁症”这一沉重话题。不少循证证据和指南显示,人际心理治疗能够改善青少年抑郁症
状,提高人际效能,改善人际冲突和社会功能。然而人际心理治疗引入中国较晚,如何推动人际心理治疗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从而更好服
务青少年抑郁群体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新书上线!
我们撰写国内第一本结合中国本土案例的《青少年抑郁症的人际心理治疗》书籍,以帮助社会、家庭、孩子能够更好地看见情绪,了解抑郁,获得支持,
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和解决人际压力和冲突,早日恢复健康,重拾快乐和信心。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教授担任主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国际人际心理治疗中国分会主席黄满丽教授担任主编,李卫晖、
钟沛然、胡健波、骆艳丽、刘光亚教授担任副主编,并联合内地和香港人际心理治疗和青少年抑郁诸多专家共同撰写本书。本书得到了国际人际心理治
疗协会第一届主席Holly A. Swartz教授作序,同时也得到诸多国际人际心理治疗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学科主任胡少华教授以及学科所
有同事的大力支持。
与成人人际心理治疗不同的是,青少年人际心理治疗(IPT-A)关注到了青少年出现的自主性以及发展更亲密关系的需求,建议把家庭生态整合到治疗中。
本书主要介绍青少年抑郁、IPT-A理论来源和治疗框架,重点突出四个问题领域的实践操作,并介绍了青少年抑郁症的特殊议题,比如非自杀性自伤、厌
学问题、自杀议题以及危机事件处理等。本书结合了不少案例来分析和探讨青少年抑郁症状、IPT-A开展中的各种技术应用和具体问题,关注青少年的成
长,同时融入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亲子关系、社会交往等人际关系特点,是一本操作性和可读性较强的书籍。适用于心理学专业人士、学校辅导员、青少
年抑郁症患者及家属以及大众等学习。
如果需要购买此书,可以扫描二维码购买,让我们一起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