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网站!
新闻资讯

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治疗获得新突破!

发表时间:2020-05-01

    关注我们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在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治疗领域获得新的突破,主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属于TOP期刊,影响因子6.336,题目为“Neuronavigation-guided rTMS for the treatment of depressive patients with suicidal ideation: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trial”。

 11.png

    该研究发现了神经导航定位系统引导下高刺激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可在一周内快速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意念及抑郁症状。本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许毅、黄满丽教授团队完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单位。潘奋医师为第一作者,许毅教授和黄满丽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2.png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心境低落、兴趣减退和快感缺失,甚至出现自杀意念及行为。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饱受抑郁症折磨,每年有80万人死于自杀。2019年发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3.4%,约50%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自杀意念。目前,抑郁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大规模、前瞻性的抑郁症序贯治疗研究(Star*D)表明,抗抑郁药物疗效欠佳,首次治疗的患者仅有大约30%获得病情缓解。目前,一线抗抑郁药起效时间需要2-4周甚至更长,而过长的治疗起效时间无疑会增加抑郁症患者的痛苦体验、功能损害、自杀风险以及影响治疗依从性。因此,探索起效迅速、安全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神经调控技术,已被FDA批准用于抑郁症治疗。目前推荐的rTMS治疗模式存在起效较慢、疗程较长的问题,这可能与rTMS刺激脉冲量和刺激位置的精准性等有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许毅、黄满丽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rTMS治疗模式的革新和探索。

    如何实现rTMS精准定位?如何改良模式起到快速改善抑郁缓解自杀意念?团队不断摸索,并引进先进的神经定向导航系统(图1),2017年开始关注神经导航定位系统引导下高刺激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深入研究精准定位联合高脉冲量的rTMS优化治疗模式是否可以起到快速抗抑郁效应。本项研究入组42例伴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磁共振扫描,采集大脑影像数据,采用Brainsight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个体化精准定位于左侧背外侧前额叶(BA46)作为rTMS刺激位点 (图2)。随机分组后21位患者接受真性rTMS治疗,刺激模式为:10Hz,6000脉冲/天,连续7天。21位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等相匹配的患者接受假性刺激治疗。考虑伦理等综合因素,两组患者均同时接受抗抑郁药物(来士普)固定剂量治疗。

33.png
55.png

 

     上图为神经定向导航系统和rTMS刺激仪
66.png

上图为神经定向导航rTMS精准定位治疗左侧DLPFC(BA46)


    接受真性rTMS治疗的患者在治疗第3天,第7天的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eck Scale for Suicide Ideation,BSI)评分显著低于假性刺激组。治疗7天后,真性刺激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也较假性刺激组患者缓解更显著。并且这种治疗模式安全性好,不损害认知功能,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疲劳等。

    本研究的突破也是大家努力合作的成果,放射影像科的商得胜参与了大量的影像工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沈哲、矫健萍、博士研究生李上达,浙大一院精神科陈京凯、路静、段金凤、魏宁、胡少华等参与了本研究相关工作。

本研究突破了rTMS常规刺激模式的瓶颈,发现了更精确的靶向刺激联合高脉冲量的rTMS治疗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快速发挥抗抑郁作用,改善自杀意念。后续研究rTMS正在进行中,以确定抗抑郁作用的持续作用,以及在其他疾病中的治疗有效性。


Copyright @ 2020-2025 www.zyjs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杭州市上城区城站路58号3号楼4楼 总访问量: 164172 人数